我喜愛平面設計,非常敬佩能夠做出優美、優秀的作品的人。他們不是搖滾明星,但是在我走的這條設計路上,他們先我一步,我想要請教他們的經驗,所以我就找了三十位設計師來請教。
我問他們,他們一直都知道自己想要設計什麼嗎?是意外踏上這條路的嗎?有沒有經歷過什麼困難?遇到挫折怎麼處理?有沒有那種靈感就突然湧現的時候?如何從產生靈感到把東西實際做出來?如何把作品做出來?他們現在還會有那種不知如何下筆的「恐懼」嗎?如何平衡工作與個人生活?(他們會把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區隔開來嗎?)他們可以從工作中獲得快樂嗎?
這本書不是在做學術研究。這是一本關於設計社群的書,可以說是請村中的長者幫你回答解惑,有點像是請同行喝杯酒,請教別人的意見,尋求支持鼓勵,問別人有什麼心得。這是一本關於學習和成長的書,告訴你如何成為這個社群的一份子。這是我的感覺,希望你也會有同樣的感覺。
一開始我朋友傑特建議我把書名取為:「一堆從來沒聽過的人他媽的怎麼會變那麼有名:平面設計師變身設計偶像的故事」。傑特是作家。
愛爾蘭作家兼哲學家Edmund
Burke曾說,「邪惡佔上風唯一的條件就是讓人沒事可做。」把「邪惡」換成「平庸」,就是一句所有熱愛設計的設計師(Designer
Who CaresR)都應該參考的名言。對了,別忘記投它一票!
受訪者當中有十五位是「知名的設計師」,在業界已有一定的地位,多年來累積了不少優秀作品,都是知名度很高的專業人士。有十五位則是作品非常吸引人,但知名度沒有前十五位高的設計師,不過我猜他們成名的時刻就快來了。我請那十五位知名的設計師拿出他們歷年的作品,包括他們早就從作品集中拿掉的早期作品,有很多展覽過、也已經出版的案子,也有高知名度的案子,等於是他們的「暢銷精選集」。看到這些作品雖然有助於了解他們為什麼會這麼有名,但是這種經常在成功的模式其實很難仿效,對於掙扎前進的我沒有太大的幫助。還好,他們也不是生來就這麼優秀,不是天生就才華洋溢,下筆如神。看看他們早期的作品就知道,他們和大家一樣,也是需要經過努力。在成名之前,他們也一樣認真上班,努力工作,一點一滴慢慢累積,勉強度日,然後才大放光采,功成名就。所以我們還是有希望。
我要感謝所有的受訪者。各位讀者也應該要感謝他們。因為他們花了很多時間認真回答了很多問題,沒有敷衍,每一位都非常坦白、非常真誠地分享他們自身的經驗。這三十個故事當中,每一個故事都會讓我想起我的人生,想起許多曾經也在我身上發生過的事情。我相信你也是一樣。雖然我們每個人所在的地點、成長的背景和作風都不一樣,可是我相信我們相同之處比相異之處多更多。因為,我們全都是這個大家庭的一份子。
印度詩聖泰戈爾(Rabindranath
Tagore)曾說,「名如其實的人有福」。幾天前我在前披頭四的吉他手George Harrison進入搖滾名人堂(Rock’n’Roll
Hall of Fame)的儀式上聽到這句話,恰好可以拿來形容我們在挑選書中這三十位受訪者的過程。只有熱愛設計、認真工作,願意開誠佈公分享的設計師,沒有自以為是名不符實的傢伙。他們的作品讓我讚賞,他們對設計的專注讓我欽佩。他們是名符其實的設計師。 |